他们很团结,却并不会排外,当然,如果外来者对小赵县令有所非议则要另当别论。现在,有人竟存心置小赵县令于死地,教他们如何忍得,莫不聚在一起痛斥凶手,然后相约去县衙写万民请愿书,要求皇上严惩不贷。
“竟害到咱们小赵县令上去了!若是他有什么不测,咱们再闯一次天牢也使得!”这人显然是曾经破城撞牢,试图救
小赵县令的灾民之一。与他同桌的全是当年那拨人,现在已组了镖局,在各州府间行走,自然知
遂昌与其他县城比起来有多么不同。
“莫非,莫非是小赵县令?”不知谁颤声问。
行商是京城人士,消息比较灵通,低声,“被陷害那人并非什么皇亲国戚,真要论起来,算是半个遂昌人吧。”
“那也够惨了!好好的钟鸣鼎之家,却在一夕之间分崩离析;曾经
在上的贵族,如今沦为最卑微的
隶甚至官
,想想就令人唏嘘。大家都是人,难
皇亲国戚就尤为不同些吗?”某个儒生摇
叹。
“他们害的是谁?”这种惊天大案一般都被上压着消息,民众能知
的
很少。
因继任的知府深觉小赵县令治手段不凡,竟丝毫不敢改动他曾颁布的政令,待他半年
连升五级,成为
侍郎,紧接着
了
阁,便越发将他赠送的小册
奉为圭臬,照办不误。是故,遂昌的桥比别的地方的桥宏伟些;路比别的地方的路平坦些;堤坝比别的地方的堤坝牢固些,洪
每年肆
,竟无一次冲破桎梏。
二十八族尽灭的消息传遂昌时已过去一个多月,令百姓惊骇不已。某间茶馆里,茶客们正在谈论此事,连台上咿咿呀呀的小曲儿也不耐烦听了。
-----
看见闹哄哄的茶楼走了个一二净,连掌柜和店小二也都开始收
方才还心存怜悯的人,现在只剩怒火狂炽,拍桌骂
,“娘的,竟敢害到小赵县令
上!幸亏皇上明察秋毫,没让好人蒙冤!”
“猜对了,正是你们的小赵县令。因他一力主张废除占田制,实行均田制,故而损害了绝大多数权贵的利益,这才招来这次横祸。”行商愤懑之
,盖因小赵县令不仅仅考虑到了广大农民的利益,还提
了商人的地位,令商人之后也能参加科举,
仕途,可说是百年难遇的贤臣。若是他被害死了,谁来替百姓请命?靠那些尸位素餐的权贵,闭耳
听的狗官?
,免得被误伤。
“你听谁说的?皇上只杀了主犯,所谓的株连九族不过是把其亲族贬为庶人,卖教坊司罢了。”
“杀得好!即便把九族全杀光,也没有一个冤枉的!”
“不都说皇上十分仁慈吗?怎会一连杀了那么多人?被陷害的这位莫非是皇亲国戚,竟让皇上震怒到如此地步。”
一名行商冷笑,“你知
他们害的是谁吗?若是知
了再来怜惜不迟。”
但这些都没什么,更重要的是遂昌人的神面貌。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生命的可贵,也比任何人都知
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重要。无论贫贱,只要在外地相遇,大家都是朋友,也都重
重义、知恩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