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让他们心甘愿让位的,除了总统换届,亡国战争,大概也就是这种灾难
质的大事件了。
各种中央报地方新闻在铺天盖地后也渐渐宁息,事件的
搜度也开始在榜单上
,各种缅怀的文章倒是仍然层
不穷,但也抵不住事
已
收尾阶段的事实。
红尘,这样的事
不过是历史这座大浪里一粒细小的沙
,比起无形无
的
汽,或许能
引人的一时注意,却终究会随着时间的
逝而了无痕迹。
一周后,随着最后一9岁孩童的尸
在
河滩中被打捞起,轰动联
的125事件终于宣布告一段落。之后,事发路段被完全封锁,搜救人员断断续续撤离,现场突然变得荒凉凄清,只偶有蒙难者家属不死心的试图在那里找到
起死回生的蛛丝
迹,还有个别好事群众前去围观拍照。
都说孩是祖国的希望,希望一旦破灭,绝望即刻倾巢而
。
画面不时有痛失声痛哭的父母。他们还年轻,因为还肩抗养老教
的责任,他们已不年轻,因为疼
十年的心肝宝贝忽然就没了。
尤其是,落难者之中,孩占了多数。
虽然现实残酷,虽然呼同一个城市的雾霾与阳光,可除了更多的关注和力所能及的事
,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多大改变不了。上课,跑
,写作业,
育,计算机,国际通用语……
只是每天中午的午间新闻不会再轻描淡写的省略,同学们一次这样万众一心的关注某件事――125事件的最新
展。不过
慨一番后,日
仍旧继续。
教室陷寂静的沉默中,好像一场
人泪
的
理电影方才落幕,观众仍然沉浸在伤
的
绪中不能自
。如果真是这样也就好了,然而事实却比之沉重的多,纵然同是屏幕所呈现,此时播报却是现实,而非代
的假想。
从实时直播上看,事故现场简直一片狼藉,争分夺秒的救援人员,肝寸断的罹难者家属,焦灼不堪的失踪者家人,自发帮忙的
心群众,记者,镜
,医护人员,警务人员……
就像,时隔九个多月,提起凌敬这个名字,谁还会有那样激狂动的
绪……
“同学们,大家都知,一个星期前,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我们的
边,发生了一件让人万分悲痛的事
,一辆满载
声笑语的列车本正驶向希望和知识的殿堂,却因为死神偶然的突发奇想开上了错误的轨
,那一车人,那一车最大不过12岁最小才6岁的孩
,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留
了他们痛不
生的父母及亲人……”繁复又煽
的铺垫后,严莎莎
了重
,“学校组织了一次募捐,为那些仍命悬一线的小生命
一
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款数没有
要求,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家庭
况酌
捐赠就行。大家尽力而为吧,也别太夸张了。钱先交给班长,班长统计完后再交到
时间,是治愈伤痕的良药,也是最凉薄的侩
手。
就像人们只知死了多少孩
,但又有几个会知
他们是姓名谁,经历过怎样的喜怒哀乐,就算知
,又能够记住多久?又能难过多久?连至亲的人也不可能永远沉湎于哀痛之中,他们早晚会收拾起自己的心
,逐步适应失去孩
的生活,甚至相当一
分人还会选择再生一个……总有新人换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