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他不再被視為單純的候選種父,而是像一個正在緩慢生成的樣本──資料越來越細、檢測越來越深
,制度的語言也越來越少解釋,只留
一份日益增長的「檔案厚度」。
*
——澪」
城市、港、山脈,熟悉又模糊的輪廓像地圖一樣攤開。台灣島在他
底慢慢縮小,被雲層與空氣擋住邊界。他盯著那片島嶼的邊緣,像是試圖記住那最後一個清晰的線條。
曜辰的語氣恢復了一點調侃,嶺翔微微勾了一嘴角,像是笑,但沒有
聲。
制度沒有終點。只有一段。
「欸,到了那邊記得拍個照給我。」他開,語氣像是隨便說的,但
神是真心的。
耳邊傳來引擎聲的轟鳴,機微微震動,朝跑
盡頭加速。他往旁邊看了一
,窗外的地面在動,越來越快。
他只是點頭。
沒有人擁抱,沒有告別詞。只有他回過頭的那一,對上兩個站在原地的人。
直到登機廣播響起,她才向前一步,從外套袋裡拿
一樣東西遞給他——一張折疊過的小紙卡,封面乾淨無字。
澪一直沒說話。
腳步和往常一樣平穩,語氣仍舊會是冷靜的。
他十八歲的生日將在國度過。第一次
國,第一次脫離制度的實體空間。雖然合約仍在,雖然所有的數據連結與生理監控仍會持續運作,但他的
體將短暫離開這個島、這棟建築、這套日復一日的系統。
從六月到八月,嶺翔幾乎每天都待在制度觀察區。
他知這段沉潛,是制度默認的「過渡階段」。
他不知該說什麼,只是背起背包,朝登機
走去。
飛機抬頭、騰空。他從未經歷過這種覺——一種不是腳離地,而是整個人被交付給某個不可見的
度。
像是在對什麼別。又好像,只是在確認自己,還站在制度設定的位置上。
有些是留來給你自己用的。
只是因為,他從來沒有過那種「有人留來目送你離開」的經驗。
但他知,澪說的那句話是真的——
這可能就是他人生裡,最接近「被父母送國」的一次。
「還有……如果遇到什麼奇怪的室友,要記得第一天就立威,最好一開始就比他早起。」
他不知兩年後自己會變成什麼樣
。
然後那一瞬間,地心的牽引鬆開了。
他拉著隨行李,
旁是曜辰,還有M05。
他站在機場的落地窗前,看著機坪上停著的白機
。午後陽光落在玻璃上,映
三個人的倒影。
祝你在那邊,好好長大。
只是走廊盡頭的應燈亮起時,她在光影交界處短暫停了一
。
「你會回來的。」澪說,「制度沒有終點,只有一段。」
他看著窗外。
嶺翔點點頭。「好。」
光熄滅的瞬間,她站起,走
資料室。
上了飛機以後,他輕輕展開那張澪給的紙卡,那上面有淡淡的香味。
曜辰朝他舉了個手勢,像在說:「別太快長大。」
筆跡是手寫的,沒有制度代碼,也沒有份標記。只有短短幾行字:
他忽然想到一件事:如果一定要給這一幕一個標籤──
沒有重大任務,也沒有外接觸。時間被切割得極為規律:早上進行資料建模、午後完成健
訓練,晚上則用來閱讀、寫作或研究。他有時會跟曜辰和澪一起吃飯。
「不是制度文件,只是……筆記。」她頓了一,「可以收著,也可以丟掉。」
她說這話時語氣很輕,像是在講天氣。但那神落在他
上時,嶺翔忽然發現──她不只是觀察他而已。她也在記住他。
時間|2048年8月22日 午3:05
曜辰看起來比平常安靜一點。他穿著便服,手在
袋裡,像是陪朋友送機又有點不知
該不該開
。
只有那神,靜靜地穿過機場的玻璃,落在他
上。
「不是所有的觀察都能被記錄,
飛機正在行。他靠著椅背,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他要離開這個島了。
不是因為血緣。
澪沒有舉手,但她站得筆直,像是制度從未鬆動的一分。
地點|松山機場 國際線大廳
他讀完最後一行。把紙重新折好,小心翼翼地收內袋。
嶺翔接過,沒有立刻打開。